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直肠癌

首页 > 肿瘤科 > 直肠癌 > 介绍 > 正文

专家谈直肠癌放化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为了获得高pCR率,随之而来的研究一是关于如何建立一种可靠的预测模式来预测患者是否有可能获得pCR,二是如何通过加大局部剂量来使患者最大程度地获得pCR。 预后预测模式 意大利瓦伦蒂尼(Valentini)领导的小组一直致力于Ⅱ/Ⅲ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研究,他们在本届ASTRO会议上的一篇壁报受到关注。该研究比较了利用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临床T分期、肿瘤长度等)与利用PET/CT结合临床资料两种预测模式来预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患者pCR率的不同。研究显示,与单纯临床资料预测模式相比,PET/CT+临床资料可以更好地预测pCR率。但由于PET/CT的病例数较少(小于100例),有待进一步研究。 同步加量 加大剂量与提高pCR率似乎有着必然的关系,但加大剂量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有区别地加大局部肿瘤剂量,二是在加大剂量的同时,如何有效地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射量。 比利时学者利用磁共振显像(MRI)的弥散加权新技术来指导同步加量。该研究对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19例患者在放疗的分次间,进行了多次弥散加权成像的MRI扫描(如图),旨在分析弥散加权所显示的影像在直肠癌分次照射中有无不同,另外根据加权像进行同步加量。该研究实际上属于生物IMRT范畴。尽管该研究未显示分次间直肠癌弥散加权图像的明显变化,但是为直肠癌的生物靶区IMRT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另外,来自美国匹兹堡阿勒格尼(Allegheny)总医院的一项研究利用PET/CT成像来指导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肿瘤靶区勾画,并同时给予同步加量,亦是为了获得较高的pCR率。 链接 调强放疗 IMRT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主流治疗技术,可得到更大局部剂量,同时最大可能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但目前对其是否有益于直肠癌放疗的研究较少。 有专家就不同技术在直肠癌中的运用进行了剂量学对比分析,认为与三维适形治疗(3D-CRT)相比,IMRT无论在靶区均匀性还是在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但5野与7野IMRT并无显著差异。无独有偶,在今年的会议上,也有研究认为,IMRT与3D-CRT相比,可显著减少小肠受高剂量射线照射的体积,从而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或器官,避免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

(责任编辑:豆豆)

相关阅读

  • 朱旭东

    朱旭东

    主任医师擅长:肝癌
  • 李广忠

    李广忠

    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肝脏肿瘤、糖尿病
  • 李主任

    李主任

    主任医师擅长:在治疗早、中、晚期癌症,特别对晚期癌症、扩
  • 张辉

    张辉

    主任医师擅长:白细胞减少症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