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临床表现与病理分期。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常各有其特殊性。大肠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
大肠癌临床表现与病理分期
& 临床表现:结肠癌在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特征,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会出现以下症状:便血或果酱状粪便,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肠堵塞,恶心、呕吐,腹部膨胀,肠鸣,腹部疼痛,骨盆疼痛,贫血,体重下降,疲劳等。
& 病理分期:大肠癌发生部位以直肠为最多,占56%~70%,乙状结肠12%~14%,降结肠3%,脾曲0.6%~3%,横结肠2%~4%,肝曲0.7%~3%,升结肠2%~3%,盲肠4%~6%。
1982年全国大肠癌统一规范的大体分型标准如下:
& 早期癌是癌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早期癌可分4型:扁平型:此型多为粘膜内癌。息肉隆起型(I型):又可分为有蒂型(Ip),亚蒂型(Is)或广基型。此型也多为粘膜内癌。扁平隆起型(Ⅱa):大体呈分币状。此型多累及粘膜下层。扁平隆起溃疡型(Ⅱa+Ⅱc):大体如小盘状,边缘隆起,中心凹陷。此型累及粘膜下层。
& 中晚期大肠癌也可分为4型:隆起型:肿瘤向肠腔突出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状隆起,境界清楚,有蒂或广基。切面见肿瘤组织呈灰白或灰黄,均质,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浸润较为浅表,局限,肉眼可见浅肌层有癌浸润。此型癌肿一般发展较慢,治疗效果较好。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较深的溃疡(一般深达肌层或超过之),边缘隆起。此型预后较差。浸润型:癌组织向肠壁各层弥漫浸润,使局部肠壁增厚,但表面无明显溃疡和隆起。肿瘤常累及肠管全周,伴纤维组织增生,致肠壁变硬,肠管周径缩小,形成环状狭窄。胶样型:肿瘤外形各异,可呈隆起、溃疡或弥漫浸润,但外观及切面均呈半透明胶冻状。
以上内容就是对大肠癌的基本介绍,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对该病症有个基本的了解。尽量避免发生该疾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