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胃癌

首页 > 肿瘤科 > 胃癌 > 治疗 > 正文

ESD——胃癌治疗新革命!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2日

0407

 

早期胃癌(EGC)是指胃癌病变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而无论病灶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外科剖腹胃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EGC的一种有效手段,5年生存率达96%以上。近年来开展的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不但治疗效果与外科剖腹手术相似,而且又能使大部分患者免除了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术后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

外科胃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以前曾被认为是EGC的首选治疗,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较高,而且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研究已证实,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很低的EGC适合于内镜治疗。

ESD优势突出

ESD扩大了EGC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与剖腹手术及以往EMR等内镜治疗方法比较,ESD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ESD治疗可以根据EGC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

2、创伤小,患者易耐受。

3、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

4、可以在不手术的情况下通过ESD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提供肿瘤精确的组织学分期,明确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状态,明确是否存在淋巴和血管浸润,预测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

5、与EMR相比,ESD可以把较大面积的、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肌层表面剥离下来,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达到96%以上,明显减少了肿瘤的残留和复发。

EGC适应证

目前日本采用ESD治疗EGC扩大适应证为:

1、肿瘤直径≤20 mm,无合并存在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2、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3、肿瘤直径≤30 mm,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4、肿瘤直径≤30 mm,无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SM1黏膜下癌。

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证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可视为相对适应证。

小编tips:目前研究致力于各种癌症的治疗方式革新,为患者谋求更高质量的生命。想了解更多?请关注>>>>癌症频道:防癌,从这里开始

  • 朱旭东

    朱旭东

    主任医师擅长:肝癌
  • 李广忠

    李广忠

    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肝脏肿瘤、糖尿病
  • 李主任

    李主任

    主任医师擅长:在治疗早、中、晚期癌症,特别对晚期癌症、扩
  • 张辉

    张辉

    主任医师擅长:白细胞减少症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