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肺癌

首页 > 肿瘤科 > 肺癌 > 症状 > 正文

肺癌病人如何靶向治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7日

      肺癌从发病机制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和吸烟有关。长期大量吸烟会引起K-ras基因突变,对于这一类患者,生物靶向治疗是无效的;另一类是因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对于这一类患者,生物靶向治疗有着非常显着的效果。目前研究发现,在亚洲女性、不吸烟、腺癌,尤其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两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中,EGFR突变率很高,这些患者对靶向治疗效果明显。 另外,肿瘤新生血管也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靶点。由于大多数癌症死亡与血道转移相关,这正是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的目标。抗肿瘤新生血管的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和生长,以抑制肿瘤的发展和转移。这一类药物如贝伐单抗、内皮抑素等,也显示了良好的作用。 近些年的研究探索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指导临床治疗的“个体化”化疗或靶向治疗检测盒(基因/蛋白芯片)将进入实用阶段。针对每位肺癌患者,肿瘤学家和临床医师能够根据“个体化”检测盒的检测结果,设计出每位患者适合哪种治疗方法、选用哪种治疗药物、每种药物该采取多少剂量等等。这样就能避免无效治疗,使每位肺癌患者得到最规范、合理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没有远道转移的局部晚期肺癌,可采用放疗结合化疗,再给予巩固化疗,对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帮助最大。对于不能进行放疗和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铂类药物治疗,能得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根据肿瘤组织检测结果,选择化疗治疗方案是个体化肺癌治疗的方向。如检测肿瘤组织中ERCC-1 表达与铂耐药相关,β-微管蛋白基因突变可能与紫杉醇耐药有关,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化疗的疗效相关。这些检测对指导临床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

(责任编辑:实习醉笔)

  • 朱旭东

    朱旭东

    主任医师擅长:肝癌
  • 李广忠

    李广忠

    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肝脏肿瘤、糖尿病
  • 李主任

    李主任

    主任医师擅长:在治疗早、中、晚期癌症,特别对晚期癌症、扩
  • 张辉

    张辉

    主任医师擅长:白细胞减少症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