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大肠癌

首页 > 肿瘤科 > 大肠癌 > 介绍 > 正文

提高早期肠癌检出率有办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6日

  随着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开展并通过对结直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及其与不同病变关系的研究,已证实这些新手段有助于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如何定位病变靶向取材,是提高结直肠癌早期检出率的关键。

  采用2005年8月至2005年12月南方医院常规结肠镜检查行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的结直肠肿瘤性病变标本,以病变≥10 mm可疑癌变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肠镜下发现可疑病变,局部喷洒染料充分显示病变范围。采用放大内镜仔细观察病变的腺管开口形态并进行分类,对肿瘤性息肉或侧向发育型肿瘤等可以病变的病例整体切除。对靶向取材标本和随机取材标本均进行病理学检查。 采用腺管开口分型方法,依据诊断病理学将不典型增生分为轻度(Ⅰ级)、中度(Ⅱ级)和重度(Ⅲ级),其中Ⅲ级出现隐窝呈不规则分支、架桥、共壁,形成筛状结构,增生腺体背靠背视为原位癌,所有病理切片由2位病理医师确定诊断。对照比较2004年同期腺瘤剥离切除的≥10 mm的标本(54份,随机取材)。

  内镜检查发现38例患者肿瘤性病变,其腺管开口呈ⅢL、Ⅳ、Ⅴi型腺管开口。共切除40个病灶,病变直径为10~45 mm,平均18。95 mm。在这些≥10 mm的管状绒毛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中,多数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表1)。 将内镜下剥离切除的标本黏膜染色后实体显微镜观察定位靶向取材和按常规随机取材进行比较(表2),前者检出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包括癌前病变)占40%(16/40例),而后者检出的近占2。5%(1/40例),两者差异显著(P《0。001)。

  2004年同期随机取材检出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包括癌前病变)占7。4%(4/54例),显著低于2005年靶向取材(P《0。001,表2)。将2005年的随机取材与2004年的随机取材病理检查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早期结直肠癌(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341)。 常规病理检查因不易观察病变全貌,只能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切割、包埋、切片。临床上又往往无法进行全瘤的连续切片,因而易使局灶微小的重度病变(早期结直肠癌)漏诊。

  • 朱旭东

    朱旭东

    主任医师擅长:肝癌
  • 李广忠

    李广忠

    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肝脏肿瘤、糖尿病
  • 李主任

    李主任

    主任医师擅长:在治疗早、中、晚期癌症,特别对晚期癌症、扩
  • 张辉

    张辉

    主任医师擅长:白细胞减少症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