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骨癌

首页 > 肿瘤科 > 骨癌 > 介绍 > 正文

骨癌知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5日

骨癌知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浆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是早期出现溶骨病变,伴有骨痛、高钙血症和病理性骨折。多年来尽管提出了种种导致溶骨性病变的机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去年年底,美国blood杂志(2001,98∶3527)刊登了两篇文章,研究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阐明了mm溶骨性病变的发病机制。

法国giuliani等指出,骨组织的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可产生两种蛋白--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其配体(opgl)。opgl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而opg抑制这些过程。骨髓瘤细胞影响骨髓中这两种蛋白的生理平衡,是发生溶骨性病变的根本所在。

他们通过体内外研究证明,骨髓瘤细胞可增加opgl表达,减少opg生成,从而影响骨髓微环境中opgl的生理平衡。他们发现,10种人类骨髓瘤细胞株以及从26例mm患者分离出的骨髓瘤细胞均不表达opgl,仅产生极少量的opg。但在共同培养体系中,人类骨髓瘤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原代人骨髓前成骨细胞(preob)或基质细胞(bmsc)的opgl表达,明显下调opg生成。这一作用依赖骨髓瘤细胞与bmsc或preob两种细胞的直接接触,部分需要整联蛋白val-4的参与。此外,将健康人和mm患者的骨髓在体外进行培养发现,只有mm患者骨髓过度表达opglmrna。

骨髓活检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和健康人相比,mm病人骨髓表达opgl增加而opg表达减少。opg见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opgl见于bmsc。与没有溶骨性病变的mm患者或正常对照相比,具有溶骨性病变的mm患者,opgl阳性的bmsc增多,成骨细胞opg表达降低。

在另一项研究中,英国croucher等应用动物实验证实,opg可以抑制mm溶骨性病变的进展。他们把5t2mm骨髓瘤细胞注入c57bl/kalwrij小鼠体内。12周后小鼠发生严重的溶骨性病变,其特点为胫骨、股骨干骺端网状骨质容积显著减少,破骨细胞生成增多,出现溶骨性病变放射学证据。双能x线吸收测量显示,以上各部位骨质密度(bmd)降低。研究者用重组opg蛋白治疗小鼠的骨髓瘤,溶骨性病变能得到改善,可保持网状骨质容积,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增加股骨、胫骨和椎骨的bmd。

以上结果表明,骨髓瘤细胞影响骨髓微环境的opg/opgl比例,证明opg/opgl系统在mm溶骨性病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预防和治疗mm的骨骼疾病方面,重组opg或针对这一系统的其他方法可能有效。

  • 朱旭东

    朱旭东

    主任医师擅长:肝癌
  • 李广忠

    李广忠

    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肝脏肿瘤、糖尿病
  • 李主任

    李主任

    主任医师擅长:在治疗早、中、晚期癌症,特别对晚期癌症、扩
  • 张辉

    张辉

    主任医师擅长:白细胞减少症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