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追求也越发的关注。每年因为预防疾病的侵袭都会进行相关的体检,以此以便远离疾病的侵袭。其中直肠癌就是较为常见的疾病,那么,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
/o.js">
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追求也越发的关注。每年因为预防疾病的侵袭都会进行相关的体检,以此以便远离疾病的侵袭。其中直肠癌就是较为常见的疾病,那么,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有哪些呢?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化疗
结直肠癌约60%的患者发生肝转移,而局限于肝的占50%左右,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死亡率降低,能够得到手术完全切除的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29%~39%,有的甚至达到50%,这是化疗以及目前靶向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但毕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能够进行R0切除的患者仅有10%~30%,如何提高手术切除率或使原本不能手术的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近来临床关注的热点。目前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化疗FOLFOX或FOLFIRI等方案化疗可以使10%~30%的不能切除的肝转移患者再次获得R0切除机会,而且三药配合的FOLOXIRI方案可进一步提高肝转移切除率。2006年ASCO一项EORIC临床研究表明,术前FOLFOX4化疗可以缩小肿瘤直径,术后继续FOLFOX46个周期辅助化疗,防止术后复发,目前结果尚未报道。相信今年底明年初将得到初步结果。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和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将成为主要趋势。
老年患者
200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年会上,Goldberg教授回顾分析4个临床试验中3742例应用FOLFOX4方案的患者,其中617例年龄≥70岁,结果显示辅助治疗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其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与FU/LV比较都有明显改善。而二线治疗方案与FU/LV相似,安全性方面与年轻人相比无明显差异,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略高,用药剂量强度亦无减低,从而对老年结直肠癌的化疗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
化疗联合靶向药物
贝伐单抗是迄今为止作用最肯定的血管生长抑制剂,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已被批准作为一线用药。与FOLFIRI联合应用可将总生存期延长30%,BEAT研究正在观察其与FOLFOX、CAPOX和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安全性。目前对于贝伐单抗的研究进一步细化,如评价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出现肠穿孔的高危因素,贝伐单抗剂量调整后的有效性,贝伐单抗对手术的影响,贝伐单抗同时联合放化疗等等。随着贝伐单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深入研究尚需不断进行。
西妥昔单抗可高效地阻断EGFR的表达,已被53个国家和地区批准单药或与伊立替康联合用于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共报道了17篇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其中MABEL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CALGB80203研究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或FOLFOX方案均可提高二者的有效率,而且与XELIRI和XELOX联合亦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可行性。Ⅱ期临床研究还发现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超过80%。值得注意的是西妥昔单抗作用靶点是EGFR,但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与EGFR表达不完全相关,而与患者皮肤的反应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基因突变类型或EGFR基因拷贝量相关,但西妥昔单抗与患者肿瘤分子标记物的表达相关性尚不明了。西妥昔单抗已经在我国上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得到中国人的治疗资料。
目前,有关多个靶向药物联合应用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正在开始进行临床试验,相信随着靶向药物的深入研究,患者的生存期将有可能突破3年,但目前对于中国现实来说,药物经济学不能不考虑,如何在中国现实情况下让更多的患者接受更合理的治疗,或者选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如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将成为我国肿瘤学界的研究方向。
FOLFOX和FOLFIRI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已成为标准的一线或二线治疗方案,最新的研究集中在化疗获益后的后续治疗问题。一直以来,结直肠癌的化疗主张以连续化疗直至患者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使患者常常承受生命不息、化疗不止的痛苦。OPTIMOX1和OPTIMOX2的临床研究打破了这一壁垒。OPTIMOX1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在累积神经毒性出现前停止给予含奥沙利铂的FOLFOX7方案,然后用LV5鄄FU2维持治疗共12周期,在疾病进展前、神经感觉异常基本恢复后再次开始应用第二阶段FOLFOX7,与常规的连续应用FOLFOX4方案直至患者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组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两组客观疗效相似,而且第二阶段应用FOLFOX7者仍有69.4%的患者获益,生存期有所改善。而3~4度不良反应有所减少,特别是在LV5鄄FU2阶段,3度神经毒性明显减少,从而改善了奥沙利铂连续应用带来的神经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并且达到了延长生存期,与维持治疗组比较,二组均直至肿瘤进展方重新开始FOLFOX7的治疗。结果显示,二组的中位疾病控制时间分别为36周和41周,后者略有优势。与此类似,Labianca比较了FOLFIRI化疗持续2个月停止2个月的方案与FOLFIRI化疗持续进行的方案,发现两组的有go)策略改变了目前的单一治疗模式,使化疗更能按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进行,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为今后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另一可能的维持治疗模式(OPTIMOX3)。
结直肠癌辅助治疗
Ⅲ期结肠癌的辅助化疗基本达成共识,即术后进行6个月的FOLFOX、LV鄄FU2或卡培他滨、X立替康已被证明在结直肠癌年来开始了贝伐单抗(NSABPC08和AVANT)、西妥昔单抗(N0147和PETACC88)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应用于辅助化疗的研究,国内许多单位参加了部分临床研究。
但对于Ⅱ期结肠癌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尚有争议。QUASAR研究和MOSAIC试验结果显示,如果对所有Ⅱ期的患者都给予辅助化疗,将仅有3%~6%的患者能获益。但是多项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针对高危Ⅱ期患者还是推荐辅助化疗。高危因素除包括传统的T4、穿孔、梗阻、淋巴结检测数目小于12个、组织学分型差、脉管神经受侵犯等因素外,最近研究尚提出p53、ras、mad2突变等分子水平的标记物亦具有重要意义,如目前正在进行的E5202试验,在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18q杂合性缺失(LOH)后,将入组病人分为高危组(MSS/18qLOH,MSI鄄L/18qLOH)和低危组[MSS/18qLOH(-),MSI鄄L/18qLOH(-),MSI鄄H/18qLOH(±)],高危组予FOLFOX加或不加贝伐单抗的辅助化疗,低危组仅予观察,结果正在观察之中。
通过上述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对于结直肠癌的相关事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相关的异样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推荐阅读:
直肠癌发生的三大诱因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