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时间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正式因为如此,人们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的状况越发的关注,每年都会进行相关的检查,来远离疾病的侵害。但是有一种生活方式病常常让人纠结,那就是直肠癌。那么,直肠癌术前化疗程序都包括哪些呢?
/o.js">
时间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正式因为如此,人们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的状况越发的关注,每年都会进行相关的检查,来远离疾病的侵害。但是有一种生活方式病常常让人纠结,那就是直肠癌。那么,直肠癌术前化疗程序都包括哪些呢?
直肠癌的放疗和化疗分为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实际上就是术前进行放化疗,辅助治疗的概念就是术后进行放化疗,目前对于直肠癌来说,对于肿瘤侵透肌层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建议在手术之前做新辅助的化疗和放疗,现在国际上的趋势是主张放化疗同时进行的。
直肠癌在进行放化疗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因为放疗、化疗对直肠癌有强烈的副作用,消化道反应,另外出现口腔的黏膜炎症,如果胃肠道的腹泻疼痛,另外肝功能的影响,转氨酶上升,还有关于造血系统的影响,主要对血像,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有影响,要降低,这 因为放疗是局部的,全身引起的反应不太大,局部的反应比较重,病人在放疗中出现结肠方面的综合症,经常发现有便秘,大便次数增多,而且老有便秘感,另外排出黏液,放疗经过一段时间,大概几个月之后逐渐减轻,大家不要畏惧放化疗的副作用而不敢治疗,因为治疗本身对病人来说明显是利大于弊的,对病人有明显的益处,对这些治疗,从医生来讲尽力想办法减轻这些副作用,但是病人要积极配合治疗。
因为放疗是一种双刃剑,所谓双刃剑就是它放疗、化疗没有选择你是肿瘤细胞还是非肿瘤细胞的辨别能力,是同时杀灭正常和异常的,由于肿瘤细胞增值周期比正常细胞时间长,所以利用正常细胞恢复比较快,利用时间差把肿瘤细胞杀到最低点,一般我们采用的方式都是这种方式。
但是目前治疗已经发展成靶向治疗,比如在结肠癌治疗方面,我们有阿瓦斯汀,是单克隆抗体,具有靶向作用,能对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封闭,使生长信号难以传达,而且使新生血管不容易形成。另外肿瘤细胞表面有生长因子,还有一种药物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能通过和表皮因子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的增殖。这种叫靶向治疗的药物,包括目前用于肺癌的易瑞莎,还有类似的埃罗替尼,这些药物都有靶向治疗的作用,目前化疗加上靶向治疗从原来的不分选择性的杀灭正常异常细胞到有选择的治疗,也是治疗方面的飞跃。
临床上有哪些手段可以减轻放疗和化疗的作用?
放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一个是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现在有很好的止吐的药物,5-羟色胺拮抗剂,用这样的药物,可以明显减轻病人的恶心、呕吐症状;另外就是大部分病人在放化疗期间都会出现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的下降,个别患者会出现血红蛋白或者血小板的下降,对于白细胞下降来说,现在有很好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于血小板的下降,现在有白介素11的治疗。其他的不良反应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对于直肠癌化疗的程序问题: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率高达26%~30%,且治疗困难,疗效差,预后不佳。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除提高手术质量外,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根据给药途径不同,直肠癌的化疗方法主要有静脉化疗、肠腔化疗、动脉化疗。
肠腔化疗 肠腔化疗是经肛门直肠腔给药,通过直肠壁粘膜吸收进入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肠腔化疗以5-FU乳剂或栓剂单一用药为多,给药方法简便,将药物经肛门置入直肠腔内,平卧保留3h以上,每天2次,给药总量为5~10g,休息1~2天后手术。
1960年Rousselet等首先报告使用肠腔化疗作为大肠癌手术的辅助治疗后,肠腔化疗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静脉化疗疗效不够满意,毒副作用严重,为寻求更好的用药途径,近年来对肠腔化疗的研究较为重视。周锡庚等用同位素标记的5-FU在兔身上进行研究发现,经直肠腔给药后,直肠壁和引流淋巴结内5-FU浓度远较静脉药浓度高。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了经肠腔和静脉两种途径给药后,癌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研究。经肠腔给药者,每次经肛门直肠腔应用含5-FU 200mg的栓剂或乳剂,早晚各1次,直至术前1天,给药总量为6750mg。结果显示癌细胞形态有明显破坏者,分别为40%和45%;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退行性改变者,分别为47.5%和50.0%。静脉给药者,术前连续5天静脉滴注5-FU,每天30mg/kg,5天后手术。结果显示,癌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均未见明显改变和破坏,作者认为,直肠癌术前不宜静脉化疗,而经肛门直肠腔给药是最好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吕军吉等用一特制的二腔一囊管进行肠腔渗透化疗,药囊为半透膜,全部覆盖瘤体,囊内为2.5%5-FU溶液,囊内压为10kpa。由于囊内为正压低渗药液,药液易于渗透吸收进入肿瘤组织,从而使疗效提高。通过86例临床观察,局部复发率比未用化疗的对照组下降了22%。
肠腔化疗虽获一定疗效,但仍有较高的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率。王一春通过100例临床观察,复发率为15%。吕军吉等采用肠受权渗透化疗后,癌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核DNA合成变化不显著。刘保池等的临床观察认为,肠腔化疗对瘤体小者效果好,瘤体直长不足坛cm者,肠腔化疗后肿瘤缩小明显,对于肿瘤浸润范围较广者疗效较差。可能是肠腔化疗药物的吸收渗透能力有限,难以进入较深组织的缘故。而术后盆腔复发,往往是部位较深,手术难以清除的病灶。
动脉化疗
由于动脉血液流经组织毛细血管后方进入体循环,因此,经动脉用药不仅可用水溶性药物灌注,还可应用栓塞剂进行栓塞。肿瘤的动脉插管治疗开始于60年代。1962年Newtom首先采用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脊椎血管瘤获得成功。70年代后期,肿瘤的动脉插管治疗逐渐广泛应用,不断发展,现已成为肿瘤治疗不可缺少的方法。直肠癌的动脉插管化疗以晚期或术后复发者居多。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的动脉插管人化疗,有经皮股动脉穿刺髂内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化疗,术中髂内动脉结扎插管化疗。灌注用药常以5-FU,MMC为主,三联或四联一次性应用,用药方案、剂量同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多选用碘油、明胶海绵、抗癌剂微粒胶囊,碘油和明胶海绵与等比例化疗药混合后使用,栓塞后停留于肿瘤组织内,化疗药物缓慢释放发挥作用,肠系膜下动脉栓塞应谨慎,需防止肠坏死穿孔,一般采用碘油,而不宜应用其它栓塞剂栓塞治疗。
静脉化疗 静脉化疗是从外周静脉给药化疗,开始于40年代,作为肿瘤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应用于50年代,早先直肠癌的辅助化疗以5-FU单一用药为主,70年代以后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逐渐有了比较成熟的术后化疗方案,由于化疗的毒副作用,术前化疗仍以单一小量用药为多。常用药物有5-FU,MMC,ADM,DDP,CTX等,三联或四联用药,用药剂量因个体差异不同,成人一般为5-FU 1.5~2.5g,MMC10~30mg,ADM 40~60mg,DDP 60~120mg,CTX 600~800mg。静脉化疗的疗效报道不一,多以有效率统计,据人体大肠癌体外短期药敏研究报告,常用药物有效率,MMC为82.9%,5-FU为81.3%,ADM为68.8%,DDP为56.3%。
近年来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静脉化疗对直肠癌的疗效不够满意,Riva等对胃肠癌治疗的研究发展,经外周静脉用药,达到肿瘤组织的药物含量极为有限,每克肿瘤组织中化疗药物的绝对剂量,仅为注射剂量的0.0007%~0.01%,其有效率仅为10%~20%,单礼成对11例直肠癌病人术前5-FU静脉化疗,每天0.75g,总量6~9g,术后切除标本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静脉化疗后癌细胞的形态无明显的变性、溶解、坏死现象,作者认为静脉化疗对中晚期直肠癌疗效不明显,静脉化疗周围血液中药物浓度高,毒副作用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易于施行,目前仍为临床应用。为提高疗效,尚需对用药方案、剂量、剂型、方法、时间等不断研究改进。
直肠癌术前化疗程序包括哪些?通过上面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讲,了解了相关的直肠癌化疗程序对于患者本身的心理康复都是十分有效有益的。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早日恢复健康的生活。
推荐阅读:
直肠癌患者早期会有哪些表现症状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