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肺癌

首页 > 肿瘤科 > 肺癌 > 治疗 > 正文

肺癌的心理治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0日

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肺癌已取代肝癌成为中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肺癌已经成为累计危险性最高的癌症,我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

国内外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以上。而新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约80%%患者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

因此,许多患者得知自己患肺癌后便放弃了积极的治疗,同时也放弃了生存下去的勇气。所以有了这样的说法:约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死于对癌症的恐惧。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患关系的模式多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相互平等的地位。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既要重视各种治疗手段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又要重视心理等因素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而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会得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对诊疗手段的积极主动配合,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配合,医生与患者多一分交流,患者对医生多一分理解,医患关系也就多一分和谐。

随着个体化治疗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对癌症治疗的新理念已经出现,对于无法彻底治愈的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不再以消灭肿瘤为唯一目标,效果评价标准已由单纯观察肿瘤大小变化转变为重视患者带癌生活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我们呼吁医务工作者能在临床工作中为每位肺癌患者多出一分钟,帮助患者了解肺癌和其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这不仅可以缓解医患矛盾,而且有利于为患者找寻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医患沟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多种治疗手段并用,远期预后不明确,对突如其来的疾病需要一个逐渐认识和心理适应的过程,更需要医生、家属和全社会的关心、理解与安慰。有研究显示,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帮助减轻癌症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疾病的控制感,增强战胜疾病的心理,以及改善心理调节。

  • 朱旭东

    朱旭东

    主任医师擅长:肝癌
  • 李广忠

    李广忠

    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肝脏肿瘤、糖尿病
  • 李主任

    李主任

    主任医师擅长:在治疗早、中、晚期癌症,特别对晚期癌症、扩
  • 张辉

    张辉

    主任医师擅长:白细胞减少症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