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没有那么可怕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人类感染最为普遍的细菌,全世界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它定植于人类胃黏膜,是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为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还有研究显示,在胃癌患者中,60%可检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人类i类致癌原。而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发国家之一,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主要病因,治疗消化性溃疡、预防胃癌的一个可行措施就是预防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仁济医院教授萧树东指出,幽门螺旋杆菌多在儿童期感染,感染后大多发展为慢性胃炎,10%~15%发生消化性溃疡,小于1%发展为胃癌。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尚佳告诉记者,幽门螺旋杆菌其实很容易杀灭,采用三联疗法——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即可。不过,由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非常庞大,但是患上胃癌的几率较小,实际上“这种细菌没有那么可怕,不要谈菌色变”。
胃炎到胃癌其实很遥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幽门螺旋杆菌消失了,症状却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担心癌变。
针对“从胃炎到胃癌到底有多远”的问题,郑大一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玉龙说:“十万八千里。”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