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7
早期肝癌由于肿瘤生长尚未产生压迫症状,没有外在的症状表现,因此常被人们忽视,延误了早期治疗的良好时机,那么怎样才能发现这样隐匿的肝癌,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主要采用测定血中甲种胎儿球蛋白(AFP)和用B型超声仪,对高发区居民、高危人群(有慢性肝炎的历史、有肝癌家族史、肝硬化患者)进行定期初筛普查和监测,或作健康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小肝癌。所以,诊断方法除了发病历史外,就是测定甲种胎儿球蛋白,它的诊断正确性达到70%左右。B型超声仪检查肝脏具有准确、方便、经济、无创伤等优点,可以发现肝内有无肿瘤,大小、数目、部位和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
当肝细胞癌变时,甲胎蛋白(AFP)出现且逐渐增高,在患者的血清、腹水或肝癌组织提取液中均可测出AFP。此外,睾丸或卵巢畸胎瘤和少数其他肿瘤(如胃癌、肺癌等)患者血清中也可检出AFP;孕妇及部分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含量也可轻度升高。但在分娩后及肝炎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我国肝癌病人中,约有60%70%AFP高于正常值,如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持续2个月,无活动性肝炎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假阳性率约为2%。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