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1
我们都知道,癌细胞的浸润及转移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的恶性生物学特性及机体免疫状态,而肝脏由于其血供较丰富,可能更易给多种癌细胞提供滞留的生长空间和营养来源,因此临床转移性肝癌较为常见。
临床其他一些部位的肿瘤细胞容易转移到肝脏,如胃、乳房、肺和结肠等部位,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转移到肝脏形成转移性肝癌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转移性肝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1、门静脉转移:专家指出,凡血流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脏器,如食管下端、胃、小肠、结直肠、胰腺、胆囊及脾等恶性肿瘤均可循门静脉转移至肝脏,是转移性肝癌播散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报道门静脉血流存在分流现象,即脾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流主要进入左肝,而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流主要汇入右肝,这些门静脉所属脏器的肿瘤会因不同的血流方向转移至相应部位的肝脏。但临床这种肿瘤转移的分流情况并不明显,而已全肝散在性转移多见。
2、淋巴结转移:盆腔或腹膜后的癌肿可经淋巴管至主动脉旁和腹膜后淋巴结,后倒流至肝脏。消化道癌肿也可经肝门淋巴结循淋巴管逆行转移到肝脏。乳腺癌或肺癌可通过纵膈淋巴结而逆行转移至肝脏,但临床此种转移方式较少见。
3、直接浸润:肝脏邻近器官的癌肿,如胃癌、胰腺癌、胆囊癌等,均可因癌肿与肝脏粘连由癌细胞直接浸润而蔓延至肝脏,右侧肾脏和肾上腺癌肿也可直接侵犯肝脏。
4、肝动脉转移:任何血性播散的癌肿均可循肝动脉转移至肝脏,如肺、肾、乳腺、肾上腺、甲状腺、卵巢、皮肤及眼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经肝动脉而播散至肝脏。
肝癌是我国“癌中之王”,我国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不计其数。因此临床上应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转移性肝癌形成的可能积极预防,积极控制原发病灶的发展,防止癌细胞的复发转移,对原发病灶的控制,积极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灶的发展,有效预防癌肿的转移扩散,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