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肝癌

首页 > 肿瘤科 > 肝癌 > 症状 > 正文

我国早期肝癌诊断有新方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2日

0710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一种新的血清标记物———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其敏感性远高于传统方法。我国医学科学工作者率先在亚洲地区就此指标进行了针对中国人群的初步检测和调查,取得了可喜结果。

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4期、题为“新的肝癌血清标记物GP73在肝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表明,此方法一旦成熟、并投入临床使用后,将成为方便、有效、准确的肝癌早期“指示灯”。文章第一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的毛一雷医师。

据介绍,肝癌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病人早期一般没有什么不适,而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属中晚期,发病后生存时间一般仅为6个月,人称“癌中之王”。我国是肝炎大国,为肝癌的发生提供了庞大的基数人群,据新近统计,世界上每新增2例肝癌就有1例发生在中国,严重威胁着我国公众的生命健康。

挽救肝癌患者生命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手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早期检查方法有影像学和血清标记物检测,但都各有不足:影像学检查往往不能成为普查方式,且常在肿瘤长到0.5~1cm以上时才可见,早期发现概率并不高;几十年来,临床上最常用、也几乎成惟一肝癌早期筛查血清标记物就是甲胎蛋白(AFP),但其敏感性有限,平均仅为56%,不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手段。

近年来开展的蛋白组学技术为找到新的肝癌标记物提供了可能。2007年11月1日一篇发表在NatureMedicine上的研究报道提示,检测血清中GP73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超过了AFP,引起了业界关注,但来自全世界的相关研究报道不多,且均来自美国,迄今尚无关于欧洲及亚洲地区人群的报道。

我国研究人员率先就GP73在中国乙肝肝癌患者中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检测,他们对37例乙肝肝癌患者、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12例非肝病患者和99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AFP和GP73及相关肝癌血清指标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发现,GP73在肝癌患者中的敏感性达到76.9%。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GP73高表达与我国乙肝为基础的肝癌患者的密切关系,证明了其敏感性远远优于传统的AFP方法,为GP73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手段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并成为来自亚洲地区的有关GP73的惟一报道。

研究人员表示,寻求更敏感有效的肝癌早期筛查手段,一直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多年的梦想,GP73作为肝癌早期标记物的潜能和我国肝癌高危险人群的庞大基数,使GP73研究对降低我国肝癌病死率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责任编辑:吴良针)

  • 朱旭东

    朱旭东

    主任医师擅长:肝癌
  • 李广忠

    李广忠

    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肝脏肿瘤、糖尿病
  • 李主任

    李主任

    主任医师擅长:在治疗早、中、晚期癌症,特别对晚期癌症、扩
  • 张辉

    张辉

    主任医师擅长:白细胞减少症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