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现今世界上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近几年来,肺癌患者在不断的增加。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但是,肺癌在诊治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国80%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与之相伴的是肺癌治愈率却相对落后,多数肺癌得不到早发现、早治疗。究其原因,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对肺癌的认识都可能存有以下误区。
肺癌早期无特异症状,有的病人出现发热、胸痛时,往往被认为是气管炎、肺部炎症等,特别是原有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更容易忽视病情。门诊病人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平均间隔3~4个月,但这段时间肺癌的体积将增长1倍。
因此,重视早期症状可提高肺癌的就诊率。其早期症状常见于不明原因刺激性干咳;伤风感冒后咳嗽持续不愈;痰中带血或有鲜血丝;不固定的胸痛、背痛、肩痛、上腹痛等。出现这些情况时,千万不要忽视病情,尽早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了解肺癌,走出畏惧误区
门诊中常遇到这样的患者,经检查已确诊是肺癌,但却心存侥幸:要么认为是肺部炎症、要么觉得是医生搞错了、要么感觉肺部阴影可消失。就是在这种 猜忌和自我安慰中,病情被延误了。在肺炎、肺结核的病例中,这种情况尤为常见。因此,肺部出现阴影,或原有阴影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时,应高度警惕肺癌的 可能。
此外,对肺癌还存在另一个误区:肺癌是绝症,无法治愈。因此,许多患者在怀疑肺癌的最初阶段就丧失信心,甚至主动放弃治疗。其实,早期肺癌经过科学治疗,一部分患者能够完全治愈。即便是现有的条件下,许多中晚期肺癌患者仍可获得长期生存。
发现肺癌,走出认识误区
非专科医生往往局限于依靠影像学检查发现肺癌,忽视了无症状肺癌和影像学检查,这样将很难发现早期肺癌的存在。事实上,痰细胞学检查、血清肿瘤 标记物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可疑病例定期胸部拍片,必要时进行CT检查,动态观察肺部病灶,才能减少遗漏的病 患。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通过对肺癌误区的了解,大家以后再发现肺癌的时候就能够正确的对待,从而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若出现肺癌的症状是,就要及早的就医,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