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现今世界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那么继发性肝癌呢?它是肝癌的一种,下面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继发性肝癌以及它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继发性肝癌是指身体其它部位恶性肿瘤经过各种途径转移至肝脏的肿瘤,又称转移性肝 癌。肝脏有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且有丰富的血窦,故其他脏器的肿瘤易发生肝脏转移。尤其是门静脉系统脏器,如消化道及盆腔的恶性肿瘤占转移性肝癌的 35%~50% ,约60 %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可发生肝脏转移。其次是经肝动脉转移入肝的肺癌、乳腺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鼻咽癌等,另外胰腺癌、胆囊癌既可直接侵犯肝脏也可经淋巴、血液转移入肝。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约为原发性肝癌的20倍~65倍,在我国则两者相当。其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仿,合并肝硬化、癌结节破裂出血者少见。
诊断依据
㈠.临床表现
1.病史:继发性肝癌多于原发癌治疗过程中、治疗后随访过程发现,少部分为首发,病程进展缓慢,多无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
2.症状:原发癌症状,早期可无自觉症状,以后可出现肝区痛、纳差、乏力、消瘦、腹胀、发热、黄疸等。
3.体征:肿瘤较大时可触及上腹肿块
㈡.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⑴.原发癌特异性检查:甲胎蛋白(AFP)多不增高,胃肠道来源者可有CEA增高,卵巢来源可有CA125增高,而胰腺来源则可有CA199增高。⑵.病毒性肝炎和肝功能检查:乙肝、丙肝标志物多为阴性;早期酶学多无改变,有症状者可见碱性磷酸酶(ALP)、r-谷丙氨酰转肽酶(r-GT)、5—核甘酸二脂酶同功酶V升高。
2. 影像学检查:⑴.超声检查:依原发癌来源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可以发现1.5cm以上病灶,但<1cm的病灶、靠近膈顶或肝缘的病灶,易漏诊(漏诊率 25%)。病灶可为高回声或混合回声,部分可见“声晕”“壁厚型空心征”、“双环空心征”及“囊性实心征”等。超声造影检查可见癌周绕行的血流,小于3. 0cm 的小肝癌显示为少血供或无血供,随着肿瘤增大,可表现为低速高阻型血供。⑵.CT检查:较B超有更好地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可达95%,检出率以门 脉期扫描为最高,动脉期次之,平扫最低。平扫可表现为边缘模糊,大小均匀的稍低密度灶,检出率低;增强扫描: 动脉期可见部分病灶明显强化、部分仅边缘轻度强化和部分不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更加清晰,“牛眼征”或“环靶征”为消化系统来源肝转移癌的典型表现。 ⑶.MRI检查: 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大多数也呈低信号部分呈典型的“牛眼征”或“环靶征”;T2加权图像对鉴别原发性肝癌有重要价值。⑷.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技术(DSA):根据转移癌的血供多寡而表现不同。多血供者可显明确的肿瘤血管,实质期显示肿瘤团状染色或环形染色。而少血供者则多见血管受压、移位、变细等间接表现,肿瘤实质不染色,轮廓模糊。
继发性肝癌是肝癌的一种,所以它的诊断方式也是根据他的临床表现形式和做一些辅助的检查来确定是不是肝癌。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