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治疗误区有哪些?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生率也是越来越高,大肠癌也是给很多人带来很大的伤害,目前在大肠癌的诊治过程中很多人有观念上的误区,下面就介绍一下大肠癌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癌化疗后复发和化疗无效,就放弃治疗
随着科技的进步,采用传统化疗无效或化疗后又复发的患者,可以选择生物靶向治疗。所谓生物靶向治疗,就好比“生物导弹”,此类药物会特异性地选择肿瘤相顾的“特殊位置”发挥药物作用,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或切断肿瘤的“养料供应”,能起到较好的治疗肿瘤的作用。另外有一部分局部复发或肝肺转移的患者还是可以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误区二:贫血很严重,不可以手术
结直肠癌术前多表现为便血,尤其是盲升结肠癌由于不易发现、病程较长且有慢性失血的临床表现,术前贫血均较严重,很多患者担心身体差,无法耐受手术,要求手术前输血,改善营养状况。有报道认为,手术前输血虽然可以改善贫血,但会引起人体自身免疫抑制,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影响患者的手术疗效。因此,只要手术前血色素超过7克,就可接受手术,贫血在手术切除肿瘤后才会真正恢复。低于7克可考虑适当术前输血。
误区三: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需腹壁结肠造瘘
急性肠梗阻,就是突然无法“排便和排气”,患者有腹痛、发烧等症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中约有70%是结直肠癌晚期梗阻引起的,而大肠癌中有20%的患者以急性肠梗阻起病。传统治疗方法是切除结直肠癌病灶后无法再重接,只能做腹壁结肠造瘘,“大便从肚子上排出”,患者很痛苦,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目前内镜技术的发展,可完全避免结肠腹壁造瘘,首先选择内镜下肠梗阻导管和金属支架引流术,待梗阻解除,肠道清洁后行Ⅰ期根治性手术,不仅避免了患者腹壁结肠造瘘之苦,而且增加了手术的彻底性,对患者的综合疗效大有帮助。
以上就是对大肠癌的治疗误区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一定要对大肠癌有正确的认识,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登录寻医问药网肿瘤科频道,祝您健康!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